爱尚小说网 > 大明火枪兵 > 第十七章 入朝第一战

第十七章 入朝第一战


(求推荐、求收藏)

        ——————————————————————

        将游骑兵小队的侦查结果汇报给各位长官后,潘兴汉迷迷糊糊回到枪骑兵营,早饭也没顾得吃,蒙头就睡,一直到了中午,才被唤醒。

        “兴汉,吃饭了。”李蒙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放到睡铺旁边的小马扎上。

        “吆,有饺子可吃,不错啊。”潘兴汉食欲大增,伸个懒腰,连脸都没顾得洗,坐起来就狼吞虎咽。

        “这是咱骑兵队过江时带来的存项,我们早上就吃过了,这是专门留给游骑兵小队的。”李蒙笑眯眯的看着毫无吃相的潘兴汉。

        “好啊,身处异地,大过年的吃到家乡饭,可减少一些思乡之情。二叔也学会带兵了,就该如此。就是肉少放了点。”潘兴汉夸奖李蒙的同时,还对饺子做了一番评价。

        “啥啊,就是觉得小崽子们在外颠沛不容易,趁着过年,让火头军给弄顿像样的。”李蒙不适应大侄子的奉承,有些不好意思。

        “二叔,今个下半晌叫弟兄们歇息,不用出操了。”潘兴汉在消灭饺子的当口,含糊不清的说道。

        “好嘞,我这就去知会小崽子们。”李蒙以为这碗饺子堵住大侄子的嘴巴,格外开了恩典。连潘兴汉也顾不得陪,反身向军卒转达这一条受欢迎的命令去了。潘兴汉外出侦查前可是吩咐,过年也不得停止训练,现在得趁着镇抚大人反悔之前坐实这条命令。

        一向拿练兵当日子过的潘兴汉哪有这般好心给军兵放假。恰恰相反,他要消停一下午,琢磨出一套新的操练方法折磨这帮子弟兵。

        根据侦查结果,潘兴汉知道平壤这一仗不好打。骑兵营以前都是针对鞑靼人野外流动特点,进行作战训练,可这次却是硬碰硬的攻城战,阵地战。依着他的记忆,小鬼子可是非常顽强,尤善近身白刃战。攻进平壤,巷战更是不可避免。

        攻城战、阵地战和巷战是骑兵的弱项,必须想出一些保命的手段,增加士卒的安全系数。虽说李大提督在收缴火枪时,曾私下承诺,不派蓟镇骑兵营做一线进攻部队。可人心隔肚皮,私下承诺根本不靠谱,没准是个陷阱。到了战阵,人家光明正大给你下一道攻城令,你敢不遵从?立马就会被正法,并名正言顺的将兵卒手里余下的火枪一并收缴。

        想到攻城战和巷战,潘兴汉终于弄明白浙江兵五花八门兵器的用项,什么挠钩、搭钩、红缨枪、翻墙索、白藤牌,那可都是专门用于攻城战、阵地战和巷战的合手家什。

        看来进攻平壤,蓟镇步兵跑不了就是主力,谁让家伙齐全,善打攻坚。在这关系胜败的当口,好钢自然用在刀刃上。唉,这些老上司又该心疼肝疼了。潘兴汉不禁为这些一同从蓟镇走过来的浙江军卒担忧。

        巷战,火枪基本失去了远距离攻击的优势,而且装弹药速度慢的缺点凸显出来。看来以后要给火枪装配上刺刀,并训练军卒拼刺刀。躲在民房土墙后边,用刺刀捅可比用战刀劈更省力更迅速。看来以前练兵有些不够细心,视野不够开阔。潘兴汉对自己以前练兵方向有些后悔。

        对骑兵营武器装备进行一番利弊分析后,潘兴汉本来有些混乱的头脑逐渐理出头绪,有了初步的想法。决意在现有条件下,采取远程打击和近战结合的办法,作为骑兵营进攻平壤城的主要进攻方式。同时多准备一些燃火之物,作为巷战驱逐倭寇的主要手段。他宁可多烧一些被倭寇占据的建筑,也不想让自己的弟兄与倭寇面对面死磕。房屋是朝鲜人丢弃不要的,小鬼子的命是大白菜不要钱的,弟兄们的命可是金贵无比的,不容有失。

        为了让兵卒适应城市攻坚战,有了一套腹案的潘兴汉,第二天就将骑兵营拉到距离安州城不远的被倭寇烧毁的一处小市镇,进行攻城战和巷战演练。临阵磨枪不亮也光,总要多作一手准备,才得心安。

        ————————————————————————————

        李如松带领大军于正月初四到达安州后,与倭寇第一军首领小西行长互派使节,各施心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摸底试探。两个老狐狸经一番心理较量,彼此都有了一定底气。一个认为攻坚没问题,一个认为死守很轻松。

        小西行长是用兵行家,自得知大明朝兵力情况,就尽量收缩防守,在明军包围平壤之前,将分布在外围的守军全部调入城内,只留下2000人守卫紧靠北城的牡丹峰。一方面示敌以弱,一方面也是为了集中兵力死守平壤。

        李如松于正月初五移驻距离平壤只有二十余里的顺安城,并派明朝联军分北,南,西三面将平壤城团团包围,独独空下东面。这非是用兵如神的李如松提督采取围三阙一之策。非不为也,而不能也。平壤城东边紧靠大同江,摆不开进攻兵马,总不能让士兵站在江面上进攻城垣,那可是要命的。别看朝鲜冬季寒冷,可冰封的江面并不结实,稍微踩踏就会坍塌。

        将平壤城包围后,李如松决定于正月初六进行第一次试探性攻击。并将进攻重点放在平壤北城的牡丹峰上。

        正如潘兴汉预料的那样,进攻牡丹峰的重任落在武器装备先进,军卒训练有素的蓟镇卫军身上。除了蓟镇卫军,朝鲜方面协同进攻的是一千名手拿木鱼、木棍、钟磬和戒刀的和尚,这队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和尚是朝鲜现存最完整的军队,并不是他们战斗力有多强,而是早已看破红尘,将生死置之度外。看来朝鲜国王李昖是天朝大国的忠实拥趸,非常仰慕大唐少林僧兵。

        虽然李如松对蓟镇这支以浙江兵为主的卫军有发自内心的嫉妒,对吴唯忠更是看不上眼,但大敌当前,还是抛弃个人成见,做出了正确的用兵决策。至于有没有趁势削弱蓟镇军队力量的心成,他自己最为清楚。

        吴唯忠将军自通过潘兴汉的侦查,得知牡丹峰防御设施及倭寇兵力部署情况,就事先做了针对性准备,现在终于派上用场。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上午,好似受到对垒两军滔天气势的压迫,老天爷变得特别温顺,呼啸的西北风不见一丝踪影,太阳也乖巧的挂在天空,散发出柔和温暖的光线,野外随处可见的鸟雀早已不知踪影。

        战场一片寂静,鸦雀无声,除了战马偶尔发出的几声喷嚏,没有一丝声息,就连密布的军旗,因为没有风的鼓噪,也变得无精打采,卷做一团。

        负责进攻牡丹峰的四千名大明军兵和一千个低声念佛的僧兵,整齐的排列在牡丹峰下。

        位于队伍最前边的是发起第一次进攻的部队,是由一千名蓟镇步兵和五百名僧侣组成的混合编队。站在进攻部队最前边的进攻指挥者是对牡丹峰布防情况熟悉的潘兴汉

        “咚,咚,咚。”三声炮响从药山传来,提督李如松发出了进攻命令。随着炮声响起,城南和城西参与进攻的明朝联军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霎时间,喊杀声冲破云霄。

        站在队伍最前边的潘兴汉听到炮声,将手中战刀高高举起,指向山顶,第一个冲了出去。

        常言道,不叫的恶狗才咬人。城北蓟镇军兵继承了戚继光将军为及时传达命令不容军卒鼓噪的作战习俗,按照事先安排,数人一组,尽量分散,闷声不响的朝山顶冲去。

        潘兴汉向山上冲了二十余步,大声发出第一道命令:“卧倒,举藤牌防御,利用山石树木做遮掩,向山上匍匐前进。”

        倭寇所装备的火绳枪,最远射程近百步,折合现在的计量单位也就是六十到七十米距离。牡丹峰顶高度近百米,跑二十多步,正处于倭寇火力射程边缘,再往上就有危险。

        驻扎牡丹峰的倭寇守军两千多人,隶属于第一军团松浦镇信“肥前守”(倭国官名)。松浦手下士兵精于操控火绳枪,战斗力十分顽强。在这次侵朝战役中,是小西行长手里的一张王牌。

        松浦镇信窝着一股无名邪火,大年三十被来历不明的人摸上山头,堵着门放了一把大火,差点没把堡垒里狂欢的手下熏成乳猪。看到山下的明军发起攻击,趴在要塞垛口上,嗷嗷怪叫着命令倭寇向山下开火。倭寇把火绳枪,弓箭,滚石等各种防御手段全使出来,将所有火力倾泻向冲锋的明朝联军。躲在牡丹峰山腰战壕里的倭寇也捅开射击孔,向近在咫尺的明军发起攻击。一时间,枪炮声大作,喊杀声震天。

        在山下列队的枪骑兵营,早已做好火力支援的准备。看到倭寇已经开始狙击进攻军队,钱世祯的一声令下,四队百人火枪队次第开火。

        倭寇自恃火绳枪射程比明军鸟铳远,一个个都将身子探出垛口进行射击,顿时成了枪骑兵营的活靶子。随着隧发火枪的准确射击,探出身子嗷嗷怪叫的倭寇纷纷中枪,惨叫着从要塞垛口栽落下来。


  (https://www.23xsww.net/book/1/1263/290789.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