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神龙图录 > 第120章 不破不立

第120章 不破不立


玄天门是嵊洲大6上第一个修真宗门,也是嵊洲大6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宗门。®.  ®  ®

        嵊洲地域十亿,水域百亿。玄天门独占十中之三,其余秦、卫、燕、虞四国共分其七。

        论地域之广阔,历史之悠久,底蕴之深厚,没有任何一个宗门和国家,能比得上玄天门。

        因此,玄天门在嵊洲大6一直是脱世俗的存在。

        玄天门建立数十万年,每三年到四国举行一次选徒,人数从八百到两千不定。

        积年累月下来,玄天门弟子早已遍布嵊洲,不知凡几。

        而就是这样一个嵊洲大6家喻户晓的玄天门,若虚真人竟说它已积重难返?

        若是外界的人听了这话,必会斥为无稽之谈。

        即便知道此言出自闻道堂长老若虚真人之口,也必将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然而,沈却知道,若虚真人此言非虚。

        所以他沉默了。

        跟随若虚真人三十余年的经历,让他知道许多的消息,有些是广为人知的,有些是许多外人甚至玄天门中人都不知道的事。

        比如,嵊洲大6的天地灵气越来越稀薄,资源不复以往丰富,修行进阶愈困难。ap;

        近百年来,天灾不断,百姓生存日益艰难,四国摩擦不断,边境时有纷争。

        更有无数宗门兴起,成百宗林立之局面。其中以北方灵寂谷的元极宗和东方查卢岛的无妄宗崛起度最快。

        玄天门弟子虽众,也不乏出身皇室贵胄、累世公卿和一方豪强的弟子,他们出了玄天门自然免不了参与四国之争。

        但玄天门一直置身事外,从不涉入这些俗世争斗。

        四国之中的秦国位居嵊洲大6西北,与玄天门6上相距最近。其国主秦广武聪明多智,广学博闻,威强睿德,乃少有的雄主。

        秦广武自恃雄才大略,曾有意向玄天门求助,愿得玄天门这万宗之宗的襄助,一统四海。

        玄天门除了收授弟子向来不涉俗世,自然拒绝了秦广武所求。

        不久之后,秦广武便封了元极宗三大掌教之一的玄微真人为秦国国师。

        这位玄微真人的来历也有点微妙——他原本是玄天门弟子,还是玄天宗主灵虚真人的亲传弟子,后叛出师门,摇身一变,成为了元极宗三大掌教之一。

        秦广武此举无疑是明晃晃地朝玄天门的脸面上狠狠扇了一巴掌。

        而此举,元极宗亦是有意为之。ap;

        否则,元极宗三位掌教,为何偏偏是由叛出玄天门的玄微出任秦国国师?

        四国之中与秦国东境毗邻的燕国,也与元极宗所在的灵寂谷相去不远。

        燕国当年同样有意从元极宗掌教中请动一位做国师,只是后来被秦广武捷足先登。

        燕国立即转头去找东方查卢岛的无妄宗,哪知南方的虞国早就近水楼台先得月,请动了无妄宗的长老顾妄执。

        自此,元极宗和无妄宗分别借秦国与虞国之势,在民间大为兴盛。而秦国和虞国借元极宗和无妄宗之力,对地处东北的燕国和西南的卫国步步施压。

        天下大势,顷刻扭转。

        元极宗偏居北地,无妄宗遥居东海,皆远离大6。

        两宗开山立派时间都不算短,也有小几万年了,但向来都是一副与世无争的姿态。

        如此高调出现在世人面前,也只是二十几年前的事。

        如今元极宗和无妄宗在四国大肆收徒,其门徒每年皆以上万之数增长。

        与玄天门不涉世事恰恰相反,元极宗和无妄宗行事张扬,遇到天灾之年,便派出众多门下弟子赶赴灾区,或行祭祀或除病厄,声威日隆。

        眼下这元极、无妄二宗虽不及玄天门底蕴深厚,但在民间的声望却是日益高涨。

        这些消息是世人皆知的。

        而玄天门收徒严格,每三年才选徒一次,人数也不多,以至于在嵊州民间,声威竟不比以往。

        玄天门弟子修为升至少师之境便可自行决定去留,有世家子弟要返回俗世继承家业的,有寒门弟子要建功立业的,玄天门都不阻拦。

        近几十年来,玄天门弟子退学的比重越来越大了。

        这一点,外人或许不知,身在闻道堂的沈却再清楚不过。

        这一切的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某些座尚未察觉的时候,沈却就已经敏锐地现了其中的危机,并就此事向若虚真人禀告。

        若虚真人却道:“大浪淘沙,玄天门不患人寡而患才寡。”

        沈却初时有些不明白,但不久之后也就知道了其中含义——便是放开如元极宗和无妄宗那般广收门徒,又能如何?

        数量虽众,良莠不齐,成才者能有几何?

        玄天门不缺弟子,缺的是能领袖群伦的旷世逸才。

        试想,以玄天门选徒之严格要求之苛刻,门下弟子哪个放在俗世不可称之为天才?但最后成就卓然的,也不过百之一二。

        若虚真人作为闻道堂的执事长老,早就对玄天门培养弟子的方案颇有微词。

        他认为不破不立,只有打破旧规,引进活水,才能使玄天门这座沉蕴三十余万年的深潭焕出勃然生机。

        但是玄天门中三山十二峰,执掌一山、一峰的尊座就有十几位,还有掌教的长老……

        这人一多,意见也驳杂不一,何况改制这等大事。

        革新派与守旧派各执一词,僵持了数十年。

        沈却作为闻道堂管事只有三十多年,可是入玄天门已近七十年。

        这数十年来,能令人眼前一亮的天才,玄天门不是没有过,但最后的结局……

        沈却想到这里,不由在心底深深一叹。

        也难怪徐长老如此忧心,不惜耗费二十年的时间,也要促成改制一事。

        如今是改制后第一届弟子的大比,徐长老看似平静,怕是心中也多少会有些不安罢?

        沈却抬眼看了下已经一滴茶水都不剩,却仍然被若虚真人握在手中的茶杯,如是想。

        若虚真人似乎没有察觉沈却的视线,目光仍旧凝在空空如也的竹节杯中。

        良久,就在沈却犹豫着是否要起身告退的时候。

        若虚真人突然放下了茶杯,道:“你去吧。小心行事,不要出差错。”

        沈却点头应是,恭敬地退出这件竹舍。

        心中却想,如果是平时,徐长老是肯定不会叮嘱这一句的。看来,长老终究还是心绪不定哪!


  (https://www.23xsww.net/book/16/16185/9571574.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