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宋朝那些事儿 > 第八六章 仙风道骨苏子瞻(五)

第八六章 仙风道骨苏子瞻(五)


当时杭州城内有两道运河——盐桥河和茅山河。 ap;   它们以南北方向穿过杭州城,直接在闸口连接钱塘湾,与钱塘湾的水相混合,所以有很多淤泥,一般每隔四、五年,运河河床就需要疏浚一次。当年没有现代的机器,所以从河床挖出的淤泥就直接堆在岸边那些居民家的门口。更糟糕的是交通情形,那时,一只船要走好几天才能走出城去。为此,苏东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就了一项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计划。

        苏东坡让盐桥河通过市区,设法使海水从别处流入茅山河,在钱塘江南部修建水闸,海潮高的时候将闸关闭,海潮低的时候再放水,两条运河在城北相会。这样,海潮带来的泥沙就减少了,加上茅山河又在东郊流过了三四里,泥沙大都已沉淀,市区的水域变得很干净。

        随后,苏东坡又在城北余杭门外开了一条新运河,与西湖连接,以确保城内运河的水位。.这套疏浚茅山、盐桥两道运河的办法很有效,不仅使运河的水深到达八尺,消除了淤塞,而且大大减少了市区水域的污染。

        杭州是由江海长期积淀而成,所以除了山泉之外,原地的水又苦又咸,不能饮用。唐朝李泌就曾引西湖的水,开凿了钱塘六井,解决居民饮水问题。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整治过六井,如今六井已年久失修。苏东坡大力整治六井,解决了城中居民的饮水问题。同时还新开凿了一口井,使向来离井最远的居民也能就近饮用到井水。

        苏东坡在第一次来杭州时,西湖淤塞的面积就已占了百分之二三十。苏东坡这次来杭州重游西湖的时候,现西湖淤塞荒芜的面积已占了一半。他想,如果不加整治,再过二十年,西湖必将全部被淹没。.

        经过调查踏勘,苏东坡决心整治西湖。他向哲宗皇帝呈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议。

        在奏议中,他先指出西湖淤塞的严峻形势。其次他从养鱼、蓄水、灌溉、助航、酿酒等五个方面来指出西湖的重要性,得到哲宗皇帝的准奏,苏东坡开始动工疏浚西湖。

        没想到一开工就出了问题,西湖当时的葑田面积很大,被挖出的淤泥放在哪里呢?如果堆在岸上的话,既费工又费时,苏东坡考虑到西湖的南面距离北面有三十里,当地居民的来往很不方便,于是决定用湖底的淤泥和葑草筑一条跨越西hn北的长堤,这样,既可以去掉淤泥,又能便于交通。接着,苏东坡又在长堤上造了六座桥和九座亭,并且还在堤上种植芙蓉、杨柳。

        这道长堤,后人称为“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我们如今到西湖,便能游览到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苏东坡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是公元1o91年,他又被召回朝。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调往颍州任知州。1o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1o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当真“流离无所”。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原来的新党再度掌权。公元1o94年六月,苏东坡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gd惠阳)安置。此时,他已近六旬。

        年事已高的苏东坡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趋附贬所。来到惠州,苏东坡将朝廷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惠州西湖,并且也修了一条长堤。长提修筑完成,父老云集,杀鸡宰羊,欢庆三日。

        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o97年),六十二岁的苏东坡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之地hn岛儋州(今hn儋县)。在宋朝,放逐hn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不知道是不是习惯了流离失所,苏东坡很豁达。尽管已然年迈,来到儋州,他还是过得很充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传播中原文化。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拜在他门下读书。在宋代一百多年里,hn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任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公元11oo年),朝廷大赦天下,苏东坡复任朝奉郎。可惜苏东坡没能回到开封,而是在北还途中病逝于常州(今Js常州),活了六十五岁,在当时也可算高寿了。

        苏东坡曾留下遗嘱,死后要葬在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儿子苏过遵照遗嘱,将苏东坡的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苏东坡可谓年少得志,才华横溢,可惜无端卷进两党之争,成为政治角逐的牺牲品。他的一生,尝尽颠沛流离之苦,最终以文化大师的身份定格。


  (https://www.23xsww.net/book/25/25656/10237602.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