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延明纪略 > 第三十一章 土地

第三十一章 土地


  团练并非是什么新鲜发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尤其早。唐代便有团练守捉使,专门负责训练团结兵。也就是地方上自行招募,自行保障的守卫性力量。

  杨渊的盘算却是借鸡生蛋,取“团练”之名,得“新军”之实。

  这样一只团练,不仅仅要成为保护桑梓、维护杨家政治地位的本钱,还要成为日后进身之阶,甚至可以帮助杨家更进一步。

  训话完毕,便着手命令士兵们各取军器。有取竹枪的、有手持藤牌腰刀的,有用藤牌镖枪的。对于具体的战法,杨渊并不准备遵循既往的成例。

  按照惯例,有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纪效新书》成书与戚继光平定倭寇之时,《练兵实纪》说的是戚继光于蓟州训练北兵时的战法。

  戚继光是军事家,自然应该汲取其书中的练兵经验,但是杨渊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继承戚继光的军事思想。

  那便是“因地制宜”四个字。

  在南方平定倭寇,水网纵横,道路狭窄,所以编练出鸳鸯阵。在北方面对蒙古,土地平旷,战马奔驰,所以训练车营。

  根据敌人战术不同,自己的兵力特点,积极的改变战法,不拘泥于过去成功的经验。

  这正是戚少保了不起的地方。

  兵有战法有练法,所谓战法,就是上阵之后杀敌用的战术。所谓练法,就是平时训练时采取的训练方法。

  乡兵既然募集,第一件事便是要练。杨渊知道留给自己练兵的时间确是不多。戚继光曾经写过兵有五练。

  练伍法,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

  杨渊能做的只有先练明纪律。至于战阵之法,个人武艺,一方面是有些来不及,另一方面却是不如纪律来得重要。

  “让他们十人一排站好。”杨渊看着下面这些家伙。

  他们现在就是自己的本钱了。

  “起来列队。”杨国瑞骂骂咧咧拉拽着,他本来就在乡党之中颇有权威,再加上一只独眼的恐吓效果,刚刚放松没多久的乡丁们就在他的呼喝之下列起队来。

  柴朗也在此列,他下手比较晚,等到他动手的时候,只拿到了一支短短的标枪。还没等他熟悉了手里的军器有什么门道,独眼龙就把他拽进了队伍里。

  “出发去城关,一路上不许言语,哪个敢说话,立即逐出营去。”

  薛旺已经牵过来了马匹,杨渊翻上马鞍,按住缰绳跟下面的这些乡兵念到着。

  “都看好自己前后左右是谁,行军之中谁要是前后左右乱转,一样逐出营去。”

  杨渊看着这些人列成松松垮快的队伍,然后向着官道的方向去了。

  大明的陆路交通,主要是驿道,两者是合称,一个是驿站,一个是官道。驿站是朝廷管理的交通部门,用来传递信息,接送来往人员。道则是官道,由官方修筑管理,供来往客商通行。

  到了现在驿站都已经裁撤的差不多了,但是官道却维持的很好。

  杨渊领着这五百多人一路走上官道,便感觉立时宽阔了许多。

  “过了前面七里铺,再有十里就到了洋县。走上两个时辰,怎么也就到了洋县。”

  杨渊点了点东面。

  七里铺这个地名,是有讲究的。自宋代之后,原本的驿站分为两种,一个是驿站,一个是急递铺。前者骑马,后者靠腿。

  每六十里设一驿,这是给来往的官差老爷们休息的地方,每十里设一铺,主要是用来传递信息。

  按照明代的规矩,急递铺主要是传递文件,铺里面的步兵昼夜不休,要求他们四十五分钟行十里,将文件送下一处急递铺。如此一天二十四小时可以走三百里,所以也叫三百里加急。

  这也是杨渊担心消息传开的原因。

  只要南郑县那边将信息传过来,只要半天,洋县的詹时雨就会知道,县衙可不是个保守秘密的地方,杨渊估计也就是一顿饭的功夫,洋县上下有头有脸的人也就知道的差不多了。

  再过一夜,估计也就传到附近的村子里来了。

  杨渊一定要赶在消息散开之前把这些人带到洋县城下,让旷社的仕子们,还有洋县上上下下都看明白。

  眼下这个要命的时候,杨家是有人可以用的。

  洋县位于汉水之北,县城西面有一条傥水流过,当年曹魏灭蜀所走的傥骆道就在洋县之北,这条道是蜀道之中最短的,全长大概六百多里,在唐朝之后就基本废弃了。

  此时的城外,却是一副热闹的景象。杨家大大小小的仆从们在官道旁支锅架灶,劈柴杀羊,杨家的二公子杨峙也笼着手带着几个管事走来走去,招呼着下人们蒸馍,熬汤。

  “我说老李,你给我看着点。”

  杨峙站在一口大锅旁边指着那边做饭的厨子。

  “这盐不要钱啊?熬锅羊汤,放那么多盐干什么?又不是腌咸菜。你要是手上没个准,就去凤县给我背盐去。”

  杨峙皱着眉头,这乡兵还没见打仗,各项花费就已经出来了。

  今天一早就宰了八只羊,羊骨头熬汤,羊肉煮了,又从库里面拨出来面粉、粉条、油盐调料。

  “都他妈说闹流贼,流贼连个影子都没有。”

  这钱虽然不是杨二少爷的,但是杨二少爷是崽卖爷田也心疼的人。一想到这些好粮食、好羊肉要给乡下的粗汉给糟践了,杨二少爷想想就觉得心疼得慌。

  还不如给流贼劫了呢,都花在白地上了。

  杨二少爷心里难过,却只是拿下人出出气,这编练乡兵是自家老子跟老二、老三都点过头的。

  杨峙知道自己在家里人微言轻,索性当个闭嘴的葫芦。

  “杨家二哥。”

  正在那里不开心,抬头便听到有人在叫唤自己,转过头一看,却是江家的老二,江畑。

  这个老三成天跟江家这些败家玩意们在一起厮混,什么臭毛病都染上了,前两天还往房里添了个小丫头,我还以为独他这个猫吃斋呢,到底还是要偷腥。

  杨峙哼哼唧唧应了一声:“哟,江家弟弟,怎么着,找哥哥什么事?”

  江畑穿着一身箭衣,兴高采烈地比划着。

  “三哥回来了没,我可带他看个稀罕。”

  江畑旁边,一个穿着黑袍的黑发怪人带着口音提醒着江畑。

  “江公子,在下绝对不是什么稀罕。”

  


  (https://www.23xsww.net/book/27/27153/516086060.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