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神话明朝 > 第71章 恳请对质

第71章 恳请对质


所谓登闻鼓〗,就是“鸣冤鼓”,体现封建王朝的申诉制度。ap;

        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乎想象的悠久。

        早在尧舜时代,就有登闻鼓〗的存在,只是名字不同,称“谏鼓”;周王朝,称“路鼓”;直到晋朝时,正式起用登闻鼓一词;随后的各个王朝,均设登闻鼓,无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洪武年间的登闻鼓〗,与其它朝代流于形式的作法,绝然不同。

        由于朱元璋的出身原因,登基后十分重视民生,认为“民事如天”,不论大事小事,不管大冤小冤,只要敲响登闻鼓,就亲自受理,亲自审案。放在古代的背景下,乃是破天荒的创举。

        也就是说,任何子民有冤情,均可敲响登闻鼓,直达天听。

        而且,朱元璋明文规定,任何官员不得阻挠,否则,必然重判。

        由此可见,朱元璋不愧是一代明君。

        综观历史几千年,论爱民,朱元璋屈一指;论勤政,名列前茅;论功绩,前十没问题;论弊政,不外乎杀功臣,不外乎闭关锁国,不外乎禁绝海外贸易片板不许下海。

        如今,明国的登闻鼓,比明朝更加先进。

        它不再局限于皇宫的朝堂,而是广泛分布于每一个县级和县级以上的衙门,成为重要的直诉方式。

        为民申冤,深入基层!

        神奇的是,登闻鼓承载万民的意志,寄托万民伸张正义的希望,连通底层与高层的渠道,经过长期的温养和积淀,汇聚了大量的情绪波动,形成了特殊的愫气结晶,不再是凡物了。.

        这样的登闻鼓,早就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提振士气,鼓舞人心,效果非常显著,甚至取代了军鼓的地位。

        在明国抵抗元国的战争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登闻鼓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

        这就是卫龙瞄准登闻鼓的原因,否则,自己的冤情很难上达天听。

        只有敲响登闻鼓〗,才有面圣的机会,才有告御状的机会,才有翻盘的机会。

        此时,鼓声响彻云宵,惊动了诸方大佬。

        这不,东厂提督、太監之王振,率领一群小太監,从奉天殿火赶来。

        人未至,声先到:“登闻鼓惊天动地,别再敲了!皇上临朝听政,有何冤情,快随我进殿陈说!”

        等到近身时,王振才现敲鼓者乃是新科榜,哼的一声,冷冷地说:“居然是你!”

        卫龙笑眯眯地问候:“王公公别来无恙乎?”

        “你还笑得出来?真是不知死活!”

        “呵呵……,笑一笑,十年少,笑总比哭好。®.  ®  ®”

        想起那本可恨的卫氏论句读,想起鸿胪寺自己赌输的一幕,想起自己拒绝蔡氏的拉拢,王振觉得自己很愚蠢,气得一甩袖子,独自往回走,丢下一句气乎乎的话:“现在没空瞎扯,赶紧随我进殿,别让皇上等急了!”

        奉天殿。

        肃穆庄严,落针可闻。

        朱元璋端坐如山,面无表情。

        朱雨铃侍立于龙椅后,默默推演清国之行的前前后后。

        文武百官站成两列,世家豪门聚成一堆,静静等待登闻鼓的冤情回报。

        “敲鼓者,卫龙也,新科榜也。”太監拖着长音,揭开敲鼓者的身份。

        “宣。”

        “皇上口谕,宣敲鼓者进殿。”

        百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奉天殿一片哗然。

        “本以为,新科榜是明国的骄傲;没想到,却是心思诡秘的斯文败类,真是太可惜了!”这是痛心疾者。

        “原本是一代翘楚,转眼间变成过街老鼠!哈哈……”这是幸灾乐祸者。

        “亵渎文道,罪该万死,明国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这是无所谓者。

        “依我看,不拖出午门斩,不足以平民愤!”这是落井下石者。

        这一刻,没有一个人看好卫龙,似乎名声已臭,罪恶滔天,绝对不可能翻盘。

        在其中,李光紫最高兴,恨不得搞臭卫龙的名望,以便独占黄河水的利益,却又谨记李白的家训,没有恶语相向。

        卫龙顶着一片“嗡嗡嗡”的嘈杂,顶着奚落、嘲讽、痛恨、阴毒的视线,既不快走,也不慢走,而是匀步迈进奉天殿,向龙椅的方向靠近。

        一边走,一边观察奉天殿的布局,一边与原时空的记忆对比。

        据说,历史上的明成祖朱棣曾经在应天府的奉天殿接见过渤尼国文莱国王一行。

        如今,卫龙登堂入室,身临其境,果然现不俗之处,不仅宽敞明亮,而且金碧辉煌,守卫森严,不愧是明君的亲政场所,不愧是国宴的举办场所。

        卫龙噙着微笑,站在九五至尊的宝座前,低腰揖拜,口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可知罪?”

        不是吧?第一句就是问罪,这节奏不对啊?不是应该先问一句有何冤情吗?

        卫龙低着头,看不到朱元璋的表情,也看不到朱雨铃听到“你可知罪”的反应。朱雨铃的睫毛迅眨动,嘴角露出不以为然的微笑,似乎在责怪父皇的开场白。

        “微臣诚惶诚恐,不知何罪。”

        “朕问你,卫氏论句读出自何人之手笔?”

        “不日前,微臣与亲人联手,合力写过一本卫氏句读论。”

        “可曾送交守藏室审查?”

        “送了。由管家卫暖呈送。”

        朱元璋稍微提高音量,问道:“结果如何?”

        “守藏室办事不力,无故拖延,在长达五天的时间里,未曾给出明确的审查结果。”

        “所以,你按捺不住明的冲动,不等审查结果出来,不顾内容是否合适,就私自印刷,免费派送,这才造成沸沸扬扬的恶劣后果?殊不知,新式句读,遗害无穷,而你胆大包天,心思诡秘,竟敢大量刊印,该当何罪?”

        听完长长的一句话,卫龙终于等来反击的机会,不禁站直腰板,声嘶力竭地吼道:“陛下圣明,微臣冤枉啊!”

        “有何冤情,讲来,朕洗耳恭听!”

        卫龙眯着双眼,狠狠地说:“这一切,都是阴谋,旨在败坏微臣的名声,陷微臣于必死之境,以抢夺句读的明!”

        听到这里,朱雨铃轻舒一口气。她信任卫龙所说的一切。

        其他人却是不以为然。

        他们纷纷摇头,以为卫龙挣扎求生,临死反扑,故意扯出子虚乌有的阴谋,希望借此脱身。

        他们不相信阴谋,只相信朱元璋的金口玉言,认为那就是事情的真相。

        朱元璋淡淡地问:“可有证据?”

        “陛下,微臣恳请对质,以揭开真相。”

        “与何人对质?”

        “守藏室,当值执事,蔡儒!”卫龙一字一顿地喊出仇家的名字。


  (https://www.23xsww.net/book/29/29714/11153811.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