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古城秀月 > 第204节 龙泉疏散

第204节 龙泉疏散


酷匠网v唯{%一,3正n/版:w,s其他都是)盗ji版/^

        刘燕山的母亲又看看李燕山的肚子说:“小宝贝也平安,我就放心了。听说你们五天前就出发了,这些日子敌人飞机天天轰炸,我们一直担心你路上出事呢!”

        母亲又说:“咱们龙泉也不安全,我们刘家的房子大,是轰炸的目标,所以正打算暂时躲到乡下清水沟的亲戚家去住几天。你来得正是时候,我们明天就搬家。”

        当天下午刘燕山就抽空到地委转了组织关系。

        地委同志哈哈哈笑着说:“哈哈哈,放心好了,即使敌人进了龙泉,广大农村还是我们的。也许会乱一阵,也许还会牺牲许多的人,但是我们会给敌人迎头痛击的!呵呵呵,我们的那些部队也不是吃素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刘燕山说:“是啊!我相信,风会停,雨会住,敌人一定会被消灭光!”

        地位同志说:“好!说的好!我们会等到彻底胜利的那一天!”

        ……

        第二天,刘燕山一家人就搬到了清水沟。

        果然刘燕山他们刚走地第二天,刘燕山家原来的小楼就被敌机炸平了。

        ……

        此时的龙泉已经被敌人轰炸了五六天了——因为龙泉是仅次于延安的,陕甘宁边区,后来是陕甘宁解放区的一个最大的交通枢纽,也是延安的北面的门户,延安的前哨。也是解放军到山西的必由之路。

        而且就在蒋介石他们轰炸开始的前几个月,毛泽东已经命令和安排,把许多部门的干部疏散到山西太行山根据地里去了,那些撤出的干部,百分之八十,都是从龙泉这里走的。

        而且在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而刘少奇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书记,转移到华北,和朱德一起负责中共中央委托的工作,也是从这里走的。

        ……

        因而作为陕甘宁边区的一个门户,一个通往山西的交通重要枢纽,一个人口甚至比延安还多的龙泉县,是理所当然地要被蒋介石最为轰炸的重点了。所以在敌人的飞机来轰炸的前一些日子,地方政府已经安排许多机关单位陆陆续续,有条不紊地撤出了龙泉城,有的直接已经过了黄河,迁到了山西那边的解放区去了。

        当第一批飞机来轰炸的时候,这里的老百姓也几乎是全部都井然有序地撤离了城里。

        人们扶老携幼,赶着毛驴的,赶着骡子的,而更多的是担着担子的,步行的,几万人,陆陆续续地都沿着公路,山路,羊肠小道,无定河、大理河、小理河的河道,四下而去了。

        有的到了离城很远的山沟里去了。

        也有的,到了更远的乡里去了,都是投靠了亲戚,住到了人家家里去了。

        梁通保一家更是被安顿地,早早地撤出了城里。

        他们早已经联系好了张家砭,要住到哪里的亲戚家里去。

        但是头大花白的梁润昌和年迈的,大了梁润昌三岁的梁润昌的结发妻子,那位马氏文元梁家的大奶奶怎么都不走。

        梁润昌是因为要看自己的庙,而年纪已经快八十的大奶奶,之所以坚持不走,其实是因为她的脚太小了,上年纪以后,脚疼的不得了,即便是拄着拐杖,走起路来,也非常地吃力,又怎么去爬山过河地去逃难?

        为了不让晚辈们操心,大奶奶自己坚持着i说,自己怎么都不能走,要看门。而且使劲地用拐杖,把自己的儿孙们赶了出了梁家的大门。

        梁通保含着眼泪,看着母亲,无奈地担了两个早就准备好的筐子,一个里面坐不到两岁的小孙孙少斌,另一个里面坐着四岁小孙女少娟。他们的屁股底下都垫着一个小褥子。

        李秀月拉着大孙女少华,给大奶奶安顿:“妈呀,俺给你们藏下了粮食,在我爸那里面的窖里面呢!基本上都是白面。还有十来斤小米呢。还有几点酱菜。你们看着做。——咱们油茶还有不少呢,俺给你们都放在那个小盆里面,还有几个白馍馍,都压在那里面呢,你们看着吃,我给你们说,后面的菜窖里面,还有些菜,已经放开了几天了,在那里面我也埋下了一个瓮,藏下了粮食。俺昨天看了一下,那里也可以藏人,你们看不对了,就到那里面去藏吧!啊!妈呀,你们要注意,一定要好好的的,等俺们回来!”

        大奶奶说:“俺知道了知道了,你们快走吧!”

        因为天气还很冷,大奶奶把梁通保他们的几件厚衣服,都拿来了:“带着,走吧!”

        梁通保把那些衣服都放在自己担的担子里面的筐子里面,捂着两个娃娃。

        娃娃们并不知道这些大人在干什么,只是觉得很好玩,很高兴地跟老奶奶说再见。

        大奶奶把他们一个个亲了一下:“走吧走吧!快点走吧!”

        梁通保夫妻他们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他们沿着小理河往西面走,过了五里湾,就上了山,哪里山高沟深,而且,站在半山腰,就能看到自己家里的窑洞。

        跟他们一起走的的,还有四奶奶一家人,前院的人也跑完了。都到乡下的亲戚家里去了。

        而不久之后,地委书记白书记安顿田冬丽,也跟着梁通保他们一起去了张家砭——因为田冬丽的儿子才两岁,离不开娘呢!

        ……

        看着儿子带着一家人走了,大奶奶坐在街墙墙上,哭了一鼻子,而后回去了。

        她回到自己的窑洞里,来到了佛龛前,虔诚地跪下磕了头以后,呐呐念《太平经》:“南无佛说太平经,救苦救难观世音,观音菩萨度凡人,四季八节保太平,家门清净解灾星,日日弥陀门下坐,救苦救难观世音,大慈大悲金刚经,五斗六司寿生经,南斗北斗八卦经,三十六万佛佛佛,玉皇坐殿大天尊,增福增寿保长生,大慈大悲高王经,救苦救难妙沙经,天上步步是黄金,地上步步是神明,双龙抢珠保太平,佛有荷花佛陀心,衣冠整整拜观音,大慈妙法莲花经,莲花台上拜观音,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https://www.23xsww.net/book/35/35970/13429460.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