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穿越之福星高照 > 76.太后寿诞(已更小剧场)

76.太后寿诞(已更小剧场)


购买过6o%的章节就可以即时显示,否则请耐心等待24小时

        徐婆子只当真是去干活,  嘟囔着:“不是有童子吗?做什么把我家女儿当丫头使。”又嘱咐朱朱:“你妹妹年纪小,  你多干点活,  好好照应着妹妹。”朱朱乐的不行,  使劲点头,  能和爹一起上山,就能每天都能吃到这些美味菜肴了。朱朱道:“就这饭食,  别说研磨裁纸了,  就让我一天劈四个时辰的柴火我也乐意去干。”

        青青笑着说她:“又能吃又能干,回头长大成女壮士了。”朱朱听了跑去呵她痒:“叫你胡说,你才是女壮士。”两个女孩嘻嘻哈哈笑闹着滚成了一团。

        宁氏小心地避开两个淘丫头,  叫葡萄把自己亲手蒸的蔷薇花露、香橼露、桂花花露各取了两瓶,拿匣子装好,预备着明日送礼。时下,  十分流行一种花露拌饭,  米饭刚刚蒸熟时,把花露浇在饭上,再盖上锅盖焖上一会,  吃时只需拌匀便可,  那花露饭吃起来不仅滋味非常,说完还满口喷香。这三样花露便是宁氏蒸了特意留出来拌饭用的。

        其实说起来花露并非难做,只是需要大量的新鲜好花朵,  又得慢工细活的挑、选、反复蒸了提纯,  只有那种真正的大富人家才有功夫自己倒腾的来,  毕竟一家一户能做制做的花露量极少,一次做出来也只能用三五日罢了,因此多数有些钱财的人家还是愿意从外卖买现成的来使。

        宁氏又将自家铺子新做好的各色鲜花点心、家里自制的各种花茶果茶,逐一选了最好的放进提盒里,让四位道长尝个新鲜。

        如今宁氏的胭脂铺子,除了玫瑰露一样,还根据四季花色不同,出了多种的花露、胭脂及点心。

        徐鸿双如今就在跑收购一事,到外省或本地,买回大量品质好的各色花朵来作为蒸花露、做胭脂的原材料。宁氏又寻了两个好厨娘,根据时令在铺子里拿能食用花瓣做些玫瑰饼、莲叶羹、藤萝饼、桂花糕、梅花香饼之类,又做了各色花茶和果茶。待客人到后,先尝花茶、品清露、吃花点、再赏胭脂,如今一来,不光女客们接踵而至,还有些文人、公子哥也随风附雅,常来逛上一逛。

        宁氏索性又把旁边那家店铺盘下来,一样的装饰、一样的花茶、一样的清露、一样的点心和胭脂,只一个铺子的牌匾是红色、一个铺子的牌匾是蓝色,又招了两个女伙计,叫徐鸿双媳妇领着招待女客,另一个蓝色牌匾的铺子则专供男客。如此一来,生意越火爆起来,就连十分讲究的官家娘子也愿意常来坐坐。宁氏估摸着,到年底,镇上、县里的两个铺子怎么也能赚上个一千多两银子。

        清晨,朱朱早早地起了,听见外面有些声响,便推开门往外瞧,只见徐鸿达穿着个短褐四肢着地在做些奇怪的动作。许是医道人的药膳效果非常,昨儿上午才做了七个动作就出汗,今早,徐鸿达把这七个动作做了五回才有些汗意,想起医道人嘱咐的“以出汗为度”,便停了下来。

        “爹!你在玩什么?”朱朱站在厢房门外,好奇地看着徐鸿达。

        徐鸿达拿起备好的帕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道:“医道长教的健体术,叫做五禽戏。”又问朱朱:“你妹妹醒了吗?叫她起来洗漱吃饭吧,咱得早点上山。”

        “我出来时她还在床上打滚,这会应该起了吧,我去瞧瞧!”说着转身又跑回屋去。

        此时宁氏也起了,给父子三人收拾好换的衣裳,便让人摆上饭。这时徐婆子带着麦穗晃晃悠悠地也过来了,宁氏忙问:“娘早,做晚又没睡好?怎么这么早就醒了。”

        徐婆子“嗐”了一声:“年龄大了就觉少。”说完又又看了看宁氏的肚子:“你现在晚上得起几回夜?估摸着你也睡不好,吃了饭再去补补觉。”

        其实徐婆子向来能吃能睡,如今不过是算着家里的大儿媳妇还有大半个月就生了,心里有些焦急所以才睡不好觉。回去瞧瞧大儿媳?可眼瞅着宁氏还有一个月也就到了产期了,如今徐鸿达每日都不在家里,双哥媳妇如今在县城忙活铺子的事,晚上也在铺子附近租的那个宅子住,自己要是不在这,家里除了这些十来岁的丫头片子就没主事儿的人了,因此也不敢走。

        宁氏虽说素来细心,但是近日心思都放在丈夫女儿身上,还真没有空琢磨徐婆子想啥,赶紧招呼着徐鸿达和两个女儿吃了饭,又抱着肚子亲自把他们送到大门外。

        东西都有书童抱着,因此父女三人上山的度并不算慢,朱朱和青青虽小,但孩子天性正是爱玩爱闹的时候,跑跑笑笑的反而走在了前头,直到了聚仙观脚步才慢了下来。

        青青和朱朱拉着手,指着聚仙观道:“上回爹考试前,祖母就是带我来这里拜的神仙。”朱朱闻言眼里立马多了几分敬畏,手脚也放轻了几分,嘴里还不忘悄声说:“小声些,也不知神仙们都睡醒了吗?千万别扰了他们!”

        青青:“……应该都醒了吧。”

        徐鸿达听见小孩子们天真稚嫩的言语,忍不住笑了,上前拉了她俩的小手,顺着小路到了道观的后面。

        天还不亮就爬上山碰运气的学子远远地看见手拉手郊游一般的父子三人,不由地都瞪大了眼睛:“自己拜访文道人就算了,竟然还带着闺女!居然还带了俩个!!”

        有那聪明的不做声,瞄了一眼就转过脸去继续殷切地看着小院。也有那冒失的还上去一拦:“如何能带着幼童来扰道长清静?简直不知所谓!”

        徐鸿达看了他一眼,带着女儿绕过他去,那人见状不由气急,闪身堵在院门处:“你既得道长教诲就应该好生学习才是,带孩子来玩耍做甚?耽误了道长时间,你倒是无妨,我们这些等候的学子何时才能见到道长?”

        有些还在看热闹的学子闻言不由地心里一凛,不由地围了过来,也七嘴八舌的指责他。那守着院门的书生一脸得意之色,似乎想看徐鸿达如何辩解。

        徐鸿达怕吓着朱朱、青青,忙将他们拢在怀里,高声喝道:“我带小女前来道长自然是知道的,还请诸位不要挡路。”

        那学子冷哼:“两个小丫头片子道长见他们做甚,你倒不如赶紧送她们家去,省的道长看了厌烦。”说完又故意朝着院内高喊:“文道长好心指点你功课,你却带女儿上山玩耍,且不是辜负了道长一片苦心?我此时拦住你,也是为了道长所想!”

        话音刚落,院门咯吱一声打开,靠在门上的那个学子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忙扶住一边的篱笆方才站稳了脚跟,却不料篱笆上有根荆条朝外支楞着,瞬间将他的掌心划了一个大口子,登时血流如注、疼痛难忍。

        朗月站在门口,小脸铁青,朝那学子喝道:“你是何人,还管起我家道长之事?道长要见谁自有道理,与你何干?”

        别看朗月小小童子一个,但往那一站却颇有气势,学子们哪个也不敢小瞧他,就连挡着院门的那个学子也白着脸捂着手掌不敢吱声。

        见众人安静下来,徐鸿达忙带着朱朱和青青过去,朗月低头看着青青小小的人,不由地轻声问道:“可吓着了?”

        青青摇了摇头,朝朗月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哥哥好!”

        朗月不由地倒退了一步,捂着胸口满脸堆笑:“你也好!快进去吧,道长等着呢。”

        徐鸿达闻言,赶紧带着孩子们进了小院。

        朗月这才又转过身来,面若冰霜,和刚才笑脸相迎的样子判若两人。

        “道长原怜惜众学子求学不易,方才选品行上佳之人指点一二。却不料尔等得蜀望陇,不知感恩不说,连道长的弟子也敢驱逐。”朗月看了众人一眼,有那机灵的忙说:“不敢不敢,都是误会、误会。”

        “道长已说三年内不会见客并非戏言,你们不必在等了。”郎月说完又看了一眼那个手掌依然滴血的学子:“我知道你想的什么?不过是自己见不了道长,也不想让别得了便宜。”

        那人似乎被说中了心事,脸色一白,不自然地低下了头,众学子闻言脸上皆带出几分不屑,也都离他远了几步。

        “给你个建议,以后不必再去参加乡试了。以你的品性,一辈子只能是个落地的秀才。”说着转身离去,院门啪的一声关上了。

        闹了这一场,学子们都没脸等下去了,三三两两的结伴走了。那人等到最后见自己的同村都不理他,不由地朝小院怨恨地瞪了两眼,誓自己要加倍苦读,三年后非得考个举人出来不可。几十年后,有人想起文道长还提起过这件事,有知道底细的还当笑话来讲:那人真的就一辈子止步于秀才,考了三四十年也没能考上个举人……

        父女三人进了小院,四位道长围坐在一起喝茶,空气中茶香如兰。徐鸿达细细一闻,感觉有几分熟悉的味道,不由心虚地看了朗月一眼,怪不得昨天不给自己好脸,原来自己读书入了神竟将这等好茶当白水牛饮,真是暴殄天物。

        朗月却似乎忘了昨日之事,脸上笑盈盈地:“师傅,徐鸿达带着师妹来了。”

        徐鸿达:……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医道人嘴角带笑:“来的正好,我昨日刚采的药材正要晾晒,你们和我来。”

        朱朱和青青一听,刚要答应。就见画道长不干了:“昨儿我的颜料用完了,今天得新制一些,应该先到我那。”

        食道长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犹犹豫豫地说:“要不你们先吵着,我带她俩先去洗菜?”

        “休想!”

        “你敢!”

        这会儿,医道长和画道长倒是保持高度一致了。

        “咳咳!”文道长轻轻咳嗽了两声,责备地看了三人一眼,方说:“先让医道长给两个小丫头把把脉,看身子骨如何。再让她们跟我去书房读书认字,中间休息时候学五禽戏,之后让她们帮食道人准备午饭。晌午休息半个时辰,起来后和医道长去认药材,之后再去画道长那。每人每天只有一个时辰,不许拖时。”

        青青:……工作好满!压力好大!

        徐鸿达闻言脸色更难看了,额头上的青筋都蹦了出来:“娘!”

        徐老娘想起原先的二儿媳就是难产死的,连忙缓和了脸哄他道:“宁氏不是那种命薄的,你放心。”又往外推了推儿子,让他离门远些,又道:“刚才你大嫂子还说宫口已经开了七八分了,只怕就快生了。”

        徐鸿达跺了跺脚,扬起脖子朝里喊:“娘子,莫怕,我在这里。”

        阵痛越来越频繁了,宁兰芷似乎听见丈夫的呼喊,随着疼痛又有些听不清,恍惚间又似乎回到了十个月前的那个下午。

        当时她奉命往园子里送梳洗的热水,原本只需放到院子门口就好,自有大人会将热水提进去。

        却不料醉酒心烦的他出来透气,一眼瞧见了她,眼神顿时有些痴了,喃喃地叫了声“望舒”就上前将她抱在怀里,兰芷至今犹记当时自己内心的绝望,却挣扎也不敢挣扎,求救也不敢求救。

        也不知那人喝了多少酒,只知道自己疼痛了一遍又一遍,待那人醒来,已是第二天下午。

        兰芷木然的跪在床前,他仔细端详了她的脸,忽然有些索然无味:“只有五分像罢了。”便唤身边的人:“安明达,赏她一千两银子叫她家去吧,以后找个好人家嫁了。嘱咐刘道远一声,不许为难她。”安明达张了张嘴,似乎想说这不合规矩,但最终没敢多说,只应了声:“是!”

        疼痛越来越密集了,兰芷脸上满是汗水,仰起头痛苦的嘶叫,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出自己的屈辱,才能磨平心底的创伤。

        徐鸿达急的团团转,忽然想起家里还存着老山参,连忙去切了几片出来,喊嫂子出来拿进去给娘子含上。

        徐老娘气的掐腰指着他:“个败家玩意,那可是二十年的老山参,值好些个银子呢。”

        徐鸿达正色道:“娘,那是宁氏的陪嫁,再值银子也是她的东西!再说宁氏此时又是早产,万一有个什么,可叫儿子怎么活?”

        想想儿子前头已经死了一房媳妇了,这个再有个好歹确实妨碍儿子名声,这才罢了。只是想想那老山参还是有些心疼:“哪里就值得吃参了,谁生孩子不得四五个时辰的。”一眼就瞅见蹲在角落里的小孙女,上前一把揪起来:“回屋呆着去,要不是因为你摔倒砸在你娘怀里,你娘能早产?个死丫头。”

        大妞痛的张嘴就嚎哭起来,大大的眼睛里还带着一丝惊恐,徐鸿达连忙上前将孩子抱怀里:“娘,大妞她一个三岁孩子,知道什么?”拍了拍怀里的大妞,努力压抑住心里的焦躁。他娘不知道,以为宁氏是早产,可徐鸿达知道,兰芷这是瓜熟蒂落。他娶兰芷之前就知道兰芷已非完璧且怀有身孕,他誓不管这胎是男是女皆视为亲生,兰芷才点头允了婚事。

        “嘎……”一声孩子哭声响起,徐老娘脸上露出了笑容,两手合掌拍了一下:“佛祖保佑,可算是生出来了。”一把推开门,迈腿进去:“是男是女?”徐鸿达连忙放下大妞也跟着进去:“娘子可还好?”产婆李婆子已将婴儿脐带剪好,熟练的打了个结,用准备好的小被子将孩子包起来递给徐老娘:“恭喜老姐姐,二郎媳妇给您添了个漂亮的孙女!”徐老娘闻言连瞧也没瞧那孩子,转身就要出去:“又是个丫头片子。”

        这时,忽然听见院外一声高呼:“娘!娘!中了!中了!”  徐老娘再顾不得其他,三步并两步冲了出去:“你二哥中秀才啦?”

        “是!二哥……中秀才……啦!考了……全县……第……十一名,是……廪生咧!”徐家老三徐鸿飞气喘吁吁的掐着腰站在院子里,一边努力平着气息一边回答着他老娘的话。徐老娘笑的满脸不知如何是好,搓着手原地转了两圈,方才想起来:“老三,赶紧的!去放鞭炮!”又吩咐大孙子浩哥:“去地里叫你爹回来。”一边又快步回到屋子里,扯住还拉着媳妇手的徐鸿达道:“儿啊!你中秀才了!”

        屋里众人也满脸喜色,产婆李婆子凑趣说:“恭喜老安人啦,您好福气,养个秀才公儿子哩!”又怕自己喜钱不足,忙又把孩子往前抱了抱:“这丫头是个福气孩子,一下生就有这等喜事传来,可见是个命旺的。达哥媳妇先开花后结果,有这个命旺的孩子在前头带着,保准三年抱俩大孙子。”

        听见这话,徐老娘之前嫌弃生了个丫头的心思也淡了几分,从产婆手里将孩子接了过来,低头瞧了瞧:“虽说是早产,但抱着不轻呢。”李婆子笑道:“足足六斤八两!我再没见过比这漂亮的孩子了,虽说是早产但一点都不皱巴,看这红彤彤的皮肤,看这大眼睛,定是个美人坯子呢!”徐老娘看着小孙女确实长的机灵秀气,心里也不由得喜欢了几分,嘴里笑道:“托你吉言。”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嘭……”徐鸿飞在大门口点起了挂鞭和二踢脚,徐老娘连忙将孩子递给大儿媳妇,嘱咐她:“你在屋里照看你弟媳妇。”又瞄见了站在一边的大妞,难得和颜悦色了一把:“好生和你大伯娘在屋里呆着,别出去乱跑。”便叫着二儿子匆匆到大门外,等待乡亲来贺。

        徐鸿达倒不像他老娘那么急,先取了佩巾挂到大门右侧,此时住的近便的邻居已经过来了,见门上挂的大红布佩巾方晓得徐家二媳妇生产了,又那关系近的拉徐老娘嘀咕:“你大儿媳生长孙时候你也没放炮,怎么这个时节倒放开鞭炮了?”

        徐老娘乐的合不拢嘴:“倒不是因为生孩子,是我们家老二考中秀才了,还是廪生哩!”

        “中秀才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呀!”邻居们忙贺喜道,徐家大郎徐鸿翼听到报信也从地里回来了,咧着嘴拉着弟弟直乐。有那五六岁的孩子听见鞭炮声跑来,徐鸿飞一个孩子塞了一把零碎鞭炮叫他们放,只见那些孩子一边撒欢的跑一边四处报喜:“徐家二叔中秀才啦!”

        邻居王家婆子和徐婆子关系最好,听见徐家老二中了秀才忙贺喜道:“他徐婶子不愧是咱村最有福气的,咱村读书的孩子也有不少,可这有十年了,唯有你家老二考上秀才了,可真是有福气呦!”

        又有人问:“廪生是啥?”

        徐家老三笑道:“李叔,就是考试前几名,每月还六斗米呢。”

        也有人笑道:“二郎这是随了他爷爷。”

        “可不是,当初徐老太爷也是咱村里唯一的秀才呢!”

        众徐老娘看着乡亲们羡慕的眼神,骄傲的挺起了胸膛,感觉尾巴都翘起来了。

        送走了贺喜的邻居,徐老娘一拍脑袋:“看我这个糊涂的,忘了你告诉爷爷和你爹一声了。”又连忙带着三个儿子去上香。

        徐家在这南家村也算是大户人家了,徐家打老太爷那辈起就有个五六十亩地的家产,家里便送了老太爷去读书,考了二十来年到四十岁上方才中了秀才,他自知没有读书的天分,索性放弃了科考,在家里开了个私塾给村里的孩子启蒙。老太爷只有一独子,一看书就打瞌睡,但是好在是个能干的,娶得妻子就是现在的徐老娘也是攒钱的一把好手,夫妻两个辛苦大半辈子,也攒下了百十亩地的家业,堪称是村里的财主了。徐老娘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徐鸿翼、二儿子徐鸿达、三儿子徐鸿飞都跟祖父读过书,只是徐鸿翼也不是读书的料,按他祖父的话说就是:和他爹一样的榆木疙瘩;三郎徐鸿飞倒是聪颖,只是坐不住板凳,不是个吃苦的孩子。倒是徐鸿达不仅脑筋灵活还肯用功,三岁就能背下千字文,四岁就开始读三字经了,五岁正式到私塾去念书,学些《四书》、《孝经》、《太极图说》之类的,不到十九岁就成了生员。


  (https://www.23xsww.net/book/48/48111/18299971.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