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穿越之福星高照 > 88.初入蜀地

88.初入蜀地


购买过6o%的章节就可以即时显示,  否则请耐心等待24小时

        徐鸿达看着满满一架子的史记,  有些懵逼……

        朱朱和青青两人拉着手跟在文道人身后进了书房,  朗月已经过来在案旁点燃上了香,  闻着比徐鸿达书房的那支醒神香的味道更加清爽一些。

        朱朱和青青见屋里有两张桌子并排摆放着,好奇地跑过去,  摸了摸上头的笔墨纸砚和书本。

        文道人也不管她两个,  坐在自己的禅椅上问:“在家可读过书?认识多少字?”

        青青说:“会背《三字经》和《千字文》,  认识百十个字。”

        朱朱则有些心虚:“正在读《大学》。”朱朱也算是个有灵性的孩子,  人也聪明,  但是就不爱读书。打三岁起,宁氏给她启蒙,教她背《千字文》,  朱朱一背就打瞌睡,  字也不好生认,完全显露出学渣本质。

        虽说不用参加科举,  但宁氏认为,女孩子总得认识字懂得道理才行,就是以后嫁人也能理清家里的账册,不至于被人蒙骗,因此死压着她每日读两个时辰书,  甚至说不好生读书不许再去厨房看做点心,朱朱这才稍微收了心,  磕磕绊绊地跟着宁氏学到《大学》。

        文道人扫这两个丫头一眼,  就知道这两人是什么水平。让青青背了《三字经》和《千字文》,  又考问了朱朱《大学》的内容,朱朱想了半晌只能说出个大概。

        文道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基础至关重要,我们今日便从《三字经》讲起吧。”

        文道人的讲课度极快,《三字经》这种东西在他看来就和成人会说话一样简单,张口就来。青青听的仔细,朱朱也不敢含糊,不过小半个时辰,文道人就将《三字经》给二人通了一遍,便放两人到院子里去学五禽戏。

        那边徐鸿达也从屋子出来了,看着两个女儿手拉手蹦蹦跳跳的,心情难以言喻,这个情形怎么这么像爷三一起上学堂呢。

        医道人依然是从五禽戏的第一式开始教,徐鸿达体力明显有了进步,朱朱平日就爱蹦爱跳的,五禽戏也跟的上;难得的是青青小小孩儿一个,居然也做的有模有样,动作比她爹还标准。喜得医道长摸着胡须直夸:“有天分,是个好苗子。”

        朱朱正学的开心,医道人就停了下来,打他们回去继续上课。朱朱一步三回头地往文道人书房挪,青青使劲拉着她的手:“姐,快点,文道长都瞪你了。”朱朱抬头果然看着文道长面无表情地看着二人,吓得忙缩起脖子,几步就从文道长身边窜进了书房。

        文道长:……虽然人懒得点,但还挺识时务!

        好容易在文道长这上完了课,朱朱舒了一口气,行了礼后一个健步窜出去直奔厨房找食道人去。青青则一板一眼的将书收好,摆放整齐,躬身向文道人行了一礼。

        文道人不知从哪里摸出四本字帖递给青青,认真地嘱咐:“回去比着好生练字,待练出七八分像的时候,我再给你旁的字帖!”

        青青看着封面上龙飞凤舞地“王羲之”三个字,手都僵硬了,颤抖着翻开一看,四本皆是王羲之真迹,分别为隶、草、楷、行各体。

        青青:“道长,我笔还拿不稳呢,只会写大字。”

        文道人摆了摆手:“无妨,拿纸蒙上,描就是了。”

        青青:……把王羲之真迹当描红,真的不会被人打死吗?

        小院的厨房里占了极大的一间房,童子虚无蹲着灶台旁,不停地往五个灶坑内添着柴火。只见食道人取下猪肋骨上的肉细切粗斩,将肉切到如米粒一般大小方才停下来。将和好的稀淀粉倒在肉里,搓成肉圆,再拿了洗净的大青菜叶子包裹起来,放在铺了干净肉皮的陶罐焖钵里,再放入干贝、冬菇、春笋、风鸡等物,葱、姜、酒、秋抽依次撒上,盖上钵盖。

        朱朱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满脸兴奋之色:“道长,您做的这是什么菜?”

        “红烧狮子头。”食道人说着,到一边水盆里舀水洗干净手,问朱朱:“青青呢?”

        “在和文道长说话。”朱朱小鼻子耸动,四下里看了看,将目光盯在一个小瓦罐上:“道长,你煮的粥吗?闻着似乎是白米粥,可又不像,白米粥怎么可能有这么香甜的味道?”

        食道人看了眼朱朱:“鼻子倒是好使,可是饿了?”

        朱朱摸着肚子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听了一个时辰的书,还练了半个时辰的健体术,腹中确实饿了。”

        说话间,一个小脑袋从门口伸了进来,一脸好奇:“食道长,你在做午饭吗?”

        食道长朝她招了招手:“快来,先给你们盛碗粥吃,垫垫肚子。”说着,拿起一个网子往水缸里一抄,一条六七斤重的草鱼在网子里挣扎跳跃。食道人拿起一把刀,快的旋转着鱼身,几个呼吸间,原本还活蹦乱跳的草鱼已经被开膛破肚去干净了鱼鳞,静静地躺在案板上。

        食道人又去洗了手,擦净手上的水珠,换了一把刀过来,只见他手起刀飞,快的看不见手影,片刻间,一条草鱼就被剔了主骨去了细刺片成薄片。朱朱偷偷伸手拎起一片,只见鱼肉晶莹剔透,薄能视物。食道人用干净帕子将鱼片上的水分吸干,放在大碗里,加上些许酱油,胡椒粉,再下生姜丝、酱姜丝、酿姜丝、茶瓜丝、莲藕丝、在放上炒熟的香芝麻和熟松仁,浇上瓦罐里熬煮的白米粥,顿时鲜味扑鼻而来。

        食道人将粥分好,给童子虚无、青青、朱朱一人一碗,叫他们在厨房的小桌上吃。青青舀起一勺粥,微微吹了吹便送进嘴里,略微有些烫舌的生鱼片粥在舌尖上跳跃,米浓鱼鲜配料味香,甜美鲜嫩的味道充斥着口腔,青青一边张着嘴吸气,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好吃!好吃!”

        热乎乎的一碗粥下肚,食道长又将狮子头端了上来,原本这道狮子头得蒸上三个时辰味道才算最浓,也不知食道长用了什么法子,炉子的火舌整个将陶罐焖钵包起,不到一刻钟时间,肉香就散出来。

        食道人走到灶台旁,也不怕那火烫,直接上手去摸,火舌遇到他的手掌瞬间退缩了回去,食道人掀开钵盖,将青菜包着的狮子头小心取出来出来,又拿碗给她们一人盛了一个。

        青青刚喝完粥,满足的打了一个嗝,一只躺在翠绿青菜间的红烧狮子头就送到了她的面前。青青拿小勺将红润油亮的狮子头一分为二,瞬间醇香味浓的汤汁将肉丸裹起,散出扑鼻香气。

        青青满足的吸了一口飘散在空中的香味,这才轻轻下嘴去咬,一口嫩香腴润的狮子头入口,只感觉油而不腻、满嘴肉香……

        朱朱一边狼吞虎咽地咬着狮子头,一边内流满面:太幸福了,好想一辈子都呆在厨房里,我不想学《大学》,嘤嘤嘤嘤……

        醒神香燃烧到了最底端渐渐地熄灭了,沉浸在书中的徐鸿达慢慢回过神来,方才觉得腹中饥肠辘辘。将书放下,起身推开窗子,偷偷往从窗缝往外看,只见虚无一边打着嗝一边在摆桌子。

        要开饭啦!徐鸿达面露喜色,从窗边蹦哒到净室洗手,准备吃饭。

        饭桌上,文道长、医道长、画道长、徐鸿达及朗月、星辰、万物默默地看着桌上明显分量不足的菜肴,又转头静静地看着不停抱着肚子打嗝的食道长、朱朱、青青和虚无……

        朗月学他师傅面无表情脸,瞪着满嘴油光的虚无,虚无和他对视了一眼,立马别过脸去,假装无辜地望着桂树:嗝……

        朗月:……

        由于朱朱吃的太多,只能一边打着嗝一边看着专门为她做的药膳呆,万物怨念地看着盘子里分量不足的菜,十分毒舌的攻击朱朱:“你只不过有些先天不足,脾胃略微有点虚寒罢了。不过我看你这么能吃,这药膳吃不吃也没什么必要,我怕你把脾胃补好了,再来十盘菜都不够你吃的。”

        朱朱转头看了他一眼:嗝……

        万物:……太讨厌了有木有!他最爱的狮子头呢,明明之前闻到味道了,怎么一个都没见到。

        青青看了看徐鸿达一勺一勺喝着汤,又看了看朱朱面前的瓦罐,有些委屈地看了食道人一眼:“为什么没有我的药膳。”

        医道人大汗:“你的身子骨极好,没有什么要调养的地方,正常吃饭就行了。”

        青青撅起小嘴:“可是他们都有啊!”

        医道人无奈地转头看食道人,食道人笑眯眯地端出一盏蜜水来:“这个是给你的,我自己酿的百花蜜,你尝尝。”

        青青虽吃不下菜,但是蜜水还是能喝下去的。青青啜饮了一下口,甘甜清凉的百花蜜刚一入口,味蕾便率先品尝到那丝滑甘美的味道,花香和甜蜜交织在一起,滋润了喉咙,润泽了五脏。

        不知不觉中,一碗蜜水已经喝尽,食道人笑眯眯地看着她:“我这百花蜜是用灵峰采了数百种花酿制而成,数十来年才得一小瓶。明日起,我每天给你冲上一碗,只需喝上一个月,不仅能美容养颜,也有肌肤生香之功效。”

        青青摸了摸小脸:我才三岁半,现在美容是不是早了点?

        朱朱看了看青青的空碗,舔了舔舌头:“……我能来一碗吗?”

        食道人很纠结地看着她,半晌才心痛地点了点头:“就一碗啊!你和我的蜂蜜八字不合,喝多了对你身体不好。”

        朱朱认真地点了点头:“我就尝尝啥味。”

        青青:……和蜂蜜八字不合,道长,你太能扯了!

        特别声明:狮子头、生鱼片粥一段的作法,参考了唐鲁孙先生的《酸甜苦辣天下味》卷二一书。

        小剧场1:

        徐鸿达:……你们真的是去帮食道长去洗菜吗?

        青青:嗝……

        朱朱:嗝……嗝……

        徐鸿达:……

        小剧场2:

        青青:道长!

        文道人:怎么叫道长?没礼貌,叫师傅!

        青青:是,师傅。

        徐鸿达:师傅?

        文道人:叫什么师傅,没礼貌,叫道长!

        徐鸿达:……

        青青瞬间有些懵逼了,这是什么节奏?这是要吃奶吗?青青还没考虑好面子重要还是生存重要这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她小小的身体已经做出自然反应,小嘴不自觉的张开,轻轻含住,嘴唇一抿,甜美的乳汁便涌进嘴里,滑进喉咙。青青觉得浑身都暖和起来,再也顾不上什么面子,大口的吸允起来。不一会儿,小肚子就吃饱了,青青的意识也模糊起来,呼呼的睡着了。

        过了两天吃了睡睡了吃的日子,这天上午,青青刚吃饱肚子,正躺在咿咿呀呀的哼唧呢。就听见外面开门的声音,青青努力的歪头往外瞅,却依然模模糊糊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青青有些沮丧,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看清呀,到现在她都没看清爹娘的脸。

        王氏端着热水盆进来,拿起宁氏的毛巾投了两把递给她擦脸擦手,问她:“昨晚睡得可好?”

        宁氏笑道:“睡得好,小妞妞很省事,吃饱了就睡,晚上也不闹人。”

        王氏接过毛巾,摸了摸青青的小脑袋:“是个乖丫头,知道心疼娘呢,再没有比这更省心的孩子了。昨晚你大哥还问,咋也听不见孩子哭声,说浩哥那会就和夜哭郎似的,哪儿晚也没有消停的。”

        宁氏笑道:“浩哥是男孩,难免淘气些。”

        王氏将毛巾放盆里,又倒了杯温开水,从桌上的匣子里取出一个小罐子,舀了一点盐洒在杯子里,递给宁氏,又给她拿了一个干净的小痰盂过来,悄声道:“你拿盐漱口的事可悄声些,别让娘知道,否则娘得心疼死哩,非得说你瞎讲究!”

        宁氏被她一逗,差点把盐水咽下去,忙吐在一边的痰盂里,轻轻笑道:“除了二郎和大嫂,谁都不知道。”

        王氏抱着青青,微微的摇晃两下:“其实讲究是好事,盐也不算个金贵物件,但咱家还用的起,总比四五十岁就坏了一口牙强。只是娘节俭惯了,看不上这些。”说到这,王氏忽然矮下身,悄声和宁氏道:“不瞒弟妹说,自打你嫁来拿盐漱口,我做饭时候也常捏把盐放帕子里,晚上漱口使哩。”说完噗嗤一笑,宁氏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妯娌两个说完悄悄话,王氏又把青青放回了炕上,手脚麻利的收拾水盆和痰盂:“这两天家里摆宴席,米面鱼肉都有,我早上起来问娘拿了点白面和猪肉,按照你的口味,多切了些白菜叶在里头,包了二十个馄饨,我去煮了给你吃。”

        宁氏连忙拉住王氏:“嫂子,我哪里吃的下那么多,一会你叫浩哥和大妞过来,分给她俩十个。”

        王氏道:“浩哥这几天大鱼大肉吃了不少,可不缺这个。给大妞吃吧,我看她吃了肉菜又有些不舒服了。”

        大妞不吃肉倒不是嘴挑剔,是她肠胃实在克化不动大肉,多吃几块就要肚子疼。她生下来就没有亲娘,从来也没喝过一口母乳。徐婆子每天从养了几只羊的铁老汗那买两碗羊奶,就这么用羊奶和米汤把大妞喂活了。只是大妞肠胃不大好,吃什么也不克化,如今三岁了,才比人家一岁的孩子高一些,这还是宁氏嫁进来以后给她买了不少点心才喂起来的。

        宁氏听了大妞肠胃不舒服,多少有些着急:“嫂子递给我个茶碗,我昨天晚上奶水都多起来了,二妞也吃不下多少,我给大妞挤出些来。”

        “行。”王氏点头,“大妞可不就是差了这口娘奶才瘦瘦歪歪的。”

        王氏手脚麻利,不一会就煮好了馄饨,还在里头打了个荷包蛋。她叫上大妞,让大妞帮着拿筷子和空碗,俩人一起去了宁氏的屋里。

        宁氏此时已经挤住满满一茶碗的母乳,整理好衣襟,叫大妞到跟前:“大妞过来喝奶,喝了长肉肉。”

        大妞乖乖的坐在宁氏旁边,捧着茶碗小口小口的把奶喝光了,咧开嘴冲宁氏一笑:“娘,好喝。”宁氏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下午还有。”

        今天是青青的三朝,王氏拿包被抱了青青到堂屋。按理说,孩子的三朝,宁氏的娘家得送来孩子一年四季所用的衣裤、兜蓬、尿布、摇篮之类的,有那讲究娘家的还送些彩饼、红蛋、花生、橘子等,以示吉利。但宁氏的娘家现在只有宁老二家一房,宁老二素来是个浑人,他媳妇也是个眼皮子浅的,自然不会往徐家送“三朝礼”。幸好徐家也不把他们当亲家看,自然也不会因为这个生闲气。徐婆子只暗地叨叨了一句媳妇命苦,就匆匆准备洗三的物件了。

        为青青接生的李婆子早早的到了,还特意穿了一身七八成新的衣裳,说来沾沾秀才家的喜气。一般来说,农家生了闺女,向来不算重视,不过草草洗洗就罢了。但青青好命,一出生父亲就中了秀才,徐家也算有些家底,借着中秀才这个喜事,青青的三朝得以大办。

        不多时,邻居三三两两的就来了,那些媳妇婆子挨个瞧瞧青青,都笑着说:“长得好,又不眼生,这么些人也不哭闹,好养活。”有那年岁大的还连连点头:“和她娘小时候一个模子,长大也是个美人。”

        说话间,人来的差不多了,徐婆子摆上了碧霞元君、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的神像,还是当初生长孙浩哥时请来的,李婆子点燃了香烛,徐婆子烧了纸钱,又领着祭拜了,李婆子也帮着祷告了一番,说了好些个吉祥话。

        王氏准备好了木盆,将桃树根、李树根、梅树根煮的香汤倒上,放了几个彩钱葱蒜,又拿彩条将盆围起来,取个好彩头。徐婆子领着一家上下往盆里各添了一勺清水,添了几个铜板。虽不算多,但李婆子依然笑的合不拢嘴,吉祥话不要钱的往外舀。

        青青有些懵逼的坐在半躺在盆里,多亏了王氏的手托着她腰,才不会摔倒在盆里。虽然眼睛模模糊糊看不清,但耳朵听的很真亮,大概明白这是家人为她祈福。青青吐了两个泡泡,也多了几分看热闹的心思,完全没有真正婴儿害怕的感觉。只急的李婆子暗地琢磨,这孩子怎么不哭呢?赶紧拿艾蒿敲了敲青青的肚子,声音又高了两分。青青吓得一哆嗦,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似乎得哭才符合习俗?便皱了皱眉眉头,咧开了小嘴,嘹亮的嚎起来,努力挤出两滴泪。邻居们忙笑道:“就凭这嗓门,长大指定错不了。”

        青青:……这逻辑没说的,服你!

        青青虽然年龄大,但仗不住身体小,等王氏把青青从盆里抱出来,穿上新做的红袄子后,青青就睁不开眼,躺在王氏的怀里睡着了。

        这一觉也不知睡了多久,半梦半醒间迷迷糊糊听见有人说话。


  (https://www.23xsww.net/book/48/48111/18299983.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