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太平天下同 > 第92章 93.群策群力

第92章 93.群策群力


李思齐、明三、余泰贤和李九龄看着一片烧尽的灰尘,心有戚戚焉,他们悲凉的是这次大围剿付出惨痛的代价也没有剿灭冷家军,反而弄得一身伤,实在是得不偿失。

        现在再继续追击下去,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何况凭着冷家军强悍的战斗力没有十万以上的军队包围、堵截是歼灭不了的,而且还得利用围城、围山围水等地利条件才能彻底的消灭冷家军,就算是这样的硬拼下来,也得折损自身一半的兵力。

        然后在想想,冷家军已经突破枷锁,越过了华山,从包围圈中跳了出来,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在西北这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几万人到处游击转战对于冷家军来说那是轻而易举的。

        最后这几位是根本承担不起这大军的粮草军饷消耗,所以只能悻悻然的退兵了,来的时候雄赳赳气昂昂,回去的时候却是垂头丧气,一脸的不悦。

        联军散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半个月后,围剿冷家军失败的消息不断的传出,四座皆惊,难以置信,各方势力和地主豪强士绅、大世家都快惊掉了下巴,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冷家军能躲过这必死的结局。

        这一结果让那些群雄割据的王侯们都大跌眼镜,但是他们显然已经不在乎了,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段小插曲而已,冷家军已经被逼走,去到西北那苍凉贫瘠的土地上是难有大展的,保不齐就会被天灾人祸给消耗殆尽,自生自灭了。

        地主豪强士绅、大世家他们觉得,只要冷家军没有地盘扩张,就是无根的浮萍,再加上西北土地贫瘠、荒无人烟,就算从土地里刨食也不够养活和维持冷家军展的,都展不起来了,还能有什么威胁。

        再有草原各部不断的争抢夺食,冷家军也未必是他们的敌手,到时候两败俱伤,甚至还会被消灭,那还用担心什么呢?

        在众多的掌权者当中,元廷皇帝妥欢帖睦尔的眼光还是比较毒辣的,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北再人烟稀少、资源匮乏,那也是他掌权号施令的地方,岂能让他人染指,尤其是像冷家军这样一心推翻蒙元统治政权的叛贼。

        虽然那些南方的红巾起义军闹腾的厉害,甚至现在还不断的激战交手打仗,但是妥欢帖睦尔全然没有放在眼里,只要能解决了元廷内部纷争,就能一举歼灭那些上不了台面的农民起义军。

        这也难怪妥欢帖睦尔看不起那些红巾起义军,看看都是些什么人,装神弄鬼的,依靠明教、白莲教、闻香教等起家,韩山童韩林儿父子俩和刘福通、徐寿辉等人都是一群跳梁小丑,就能鼓动一些穷棒子们抢钱抢人而已。

        陈友谅和朱元璋算是枭雄,但也只不过是杀主夺权的小人而已,陈友谅袭杀倪文俊夺取兵权,朱元璋设计把郭子兴父子俩的兵权夺走,这些人不足为虑的原因妥欢帖睦尔认为是名声不好,上行下效,以后定会被底下的人反了。

        至于张士诚反复投靠的一个昏庸之人根本进入不了自己的法眼,明玉珍么,也是一个土鳖罢了,迟早有机会收拾他们的。

        至于冷家军一定要灭的连渣都不剩,因为妥欢帖睦尔仔细研读了冷家军的理念,可以说这是从根源上铲除了帝制和士大夫的特权,让普通老百姓当家做主,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是极其可怕的,这虽然是最终目的,看起来遥不可及。

        妥欢帖睦尔一开始也只是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是爆了轰轰烈烈的宣传风潮和学潮风波,这就不得不令妥欢帖睦尔另眼相看了,然后还有其适合展的土壤,武关、丹凤县和商州城,这俨然是一种要崛起的趋势。

        更何况冷家军理念要实施的第一步就是驱除鞑虏,这就是深刻的********,不可调和,你说妥欢帖睦尔能不上心么,最后十万大军的联合围剿看似万无一失的举动却失败了。

        无论如何,妥欢帖睦尔都不会放过冷家军的,于是,他才迫不及待的下令道:“凡是大元朝廷的军兵,剿灭冷家军者,得其奖赏……”这奖励可谓是不得不厚重呀。

        一些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都想跃跃欲试了,剿灭了冷家军几乎就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元廷的五分之一江山就可以任由自己支配了,这奖赏厉害了。

        这一消息一出,犹如重磅炸弹,一时间又掀起了关于冷家军话题的小高潮。

        比妥欢帖睦尔眼光更独特的还有朱元璋,他不仅研读冷家军的理念,而且还打探关于冷家军的一切消息,让朱元璋深深忌惮的是,冷家军顽强的生命力和展前景,还有谋士团举世无双的战略计谋。

        可以说哪一项都能顶的上是天下少有了,面对大围剿都能处之泰然的安然度过,战斗力之强悍,谋略和智计都那么深沉,隐隐约约朱元璋把冷家军都当成了第一强敌了。

        如果,冷家军能在那么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下来,说明冷家军的理念有可能有实现的一天,如果那一天即将到来,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实现皇帝一统江山的梦想了。

        为了不让梦想破灭,为了能让自己以及朱家子孙绵延万代,再怎么困难,都得帮着元廷或是自己直接弄死冷家军,就算消灭不了,也得把领头羊、带头人给刺杀了。

        让冷家军群龙无、一盘散沙,好分化击之,各个击破,可以说朱元璋存在着刺杀冷无霜的心思由最初的想法芽,到现在可能就要下定决心施展了。

        这次朱元璋谋划、准备、派人潜伏、刺杀、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精心设计了很长时间,直到几年后冷家军开始建国的时候才动,那可谓是一场惊天动地大刺杀,也为冷无霜和朱元璋结下了不死不休的血仇,这是后话就不过多的陈述了。

        冷家军逃过此次大围剿的劫难,对其那些没有跟着撤离的人,留下来潜伏的成员那是一次巨大的鼓舞,看来他们坚信冷家军有朝一日能回来执掌大权还是非常看好的。

        而对于学潮风波站在冷家军理念一边的书生寒窗学子文人们,他们有的有些后悔、有些懊恼,为什么没有坚持自己的观念,相信冷家军能成为替百姓代言的子弟兵,为什么他们胆怯了,没有坚定的去追随冷家军。

        他们早已看透了这个世道,他们空有一身学问和抱负,得不到施展,就是因为没有平等公正晋升的路子,而且他们的傲气傲骨也不屑于当元廷的走狗,更不愿意充当那些兵痞军阀的幕僚。

        真真的是把一条光明大道给浪费了,冷家军理念《太平天下同》这本小册子详细阐明了冷家军天下大同的高尚理念,那就是任人不必亲,唯才是举,能者上庸者下的举才措施。

        更有一批有识之士,他们心中的沃土和理想的摇篮就是冷家军了,认定之后,他们便开始行动起来,走访和打探冷家军的消息以及行踪,以便将来好去投靠。

        更多的百姓在得知还有这么一支为广大百姓着想的军队,逃出生天了,仿佛冥冥之中给他们指引了一盏明灯和星星点点的希望,看来冷家军的宣传攻势真是不可小觑。

        虽然说没有到达深入人心的地步,但是也却让百姓深深的记住了解了冷家军到底是一支怎么的百姓子弟兵了。

        这些百姓在广大的宣传之下,甚至幻想着和期盼着能达到圣人所说的天下大同的世界,他们能在那里快乐幸福的生活着。

        如果,真的有一天,冷家军能建立那样的国度,这些老百姓二话不说令起包就会前往,可见这些穷苦的百姓是被逼到了什么份上,才这么毅然决然故土难离的踏上希望之路。

        他们这种强烈的渴望不是生活在最底层水生火热的百姓,是体会不到的,这个世道带来的伤害对他们而言,已经绝无活路了,只能寻找新的大6,心中所想的理想国,这理想国度便只有唯一的冷家军了。

        可以说冷家军引起的轩然大波是成功的,引起了这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给了不同人士种种的猜想和理解,总之,在这个时代,本来不应该存在的思想理念,就被这么推而广之的诞生了,而且传播的尽人皆知。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那是不可估量的,一万人就有一万种想法,能让十分之一的人理解和认可,这就足够了,根据这个时代的人口基数,以后当冷家军展起来,建国之后,会有数以万计的百姓来争相投奔,到时候,火山井喷式的展不在话下。

        ……

        冷家军全体军民共计六万余人,拖着长长的队伍行走在苍茫的西北之路上,距离被围剿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了,虽然队伍缓慢的行军,这一路上也比较太平,没有哪些个不开看眼的官兵、土匪、强盗和地主武装力量敢触碰。

        就别说是六万难民了,暴动一下,没有几万军队还镇压不了呢,何况还是拿着精良武器的冷家军呢,一路上,吓得大户闭门不出,百姓们退避三舍,那些劫道劫财的直接猫着窝里不敢出来了。

        官兵们被哨探汇报后本来想管一下的,一见这阵势,直接偃旗息鼓了,可见所谓的元廷官兵也是欺软怕硬的主。

        (本章完)


  (https://www.23xsww.net/book/48/48841/18519478.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