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迎接紫薇圣人 > 5

5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1t;/p>

        (翻译:大道广泛周流,可左可右。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功业成就而不据为己有。覆盖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称它为“小”。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它为“大”。因为其不自以为大,所以能成就它的大。无言而自然。所以狂风不能持续整个早晨,暴雨不能持续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尚且不能持久,更何况人呢?)&1t;/p>

        (备注:1、承接上文,自该段起便开始揭示其知晓天下情状的原因。&1t;/p>

        2、大“道”无所不在,故其可左右;大道独立不改周行不怠,故而功成不居。&1t;/p>

        3、“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我们说道即是最小又同时是最大,该句正是此意,只是解释的途径不一。“希言自然”是对该句的解释,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不为大故能成其大。&1t;/p>

        4、“希言自然”是为承上启下之句,两段本相连接,并非原版只做开启下文。上文言“希言自然”,下文则阐述勉力作用不能持久。更甚者则“强梁者不得其死”。)&1t;/p>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1t;/p>

        (翻译:所以从事于道者合同于道,从事于德者合同于德,从事于失去道与德者就失去道与德。同于道者,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者,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者,失也乐于得到他。)&1t;/p>

        (备注:1、该段与上段亦本为一段,自“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至“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便是“吾何以知天下然哉”的解释。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故可修天下而德普,故可知天下之情状。&1t;/p>

        2、道化生万物,德保全万物,万物不可恃强妄为,则从事于道德而道德接纳之。道大,德亦大,上天有好生之德,故无抛弃之人,无论你是谁,做过什么事,只要肯回头,道就在身边,所以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违逆道者,受天之刑法,叫做天之戮民,世俗之人无不是天之戮民。&1t;/p>

        当然了,并非只有做大逆不道的事才叫做违逆道,所谓的“大逆不道”其实是违逆人道,事实上,不知保身长命而恣意妄为者都叫做违逆道。&1t;/p>

        道无处不在,故而世俗之人,每做任何一件事,都会得到相应的结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人们不能察觉细微而已。《天瑞》曰:“人自世至老,貌色智态,亡日不异;皮肤爪,随世随落,非婴孩时有停而不易也。间不可觉,俟至后知。”便是此意。至于所谓“细微”,前面已经详细解释,而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一点无差。&1t;/p>

        所以,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答案是毫无疑问的。人类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宽恕,宽恕的不是他人正是自己。也许有人问:那就让坏人逍遥法外吗?简单回复一下:1、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万物皆是阴阳化和而来,除天地外,无至阴至阳之物,所以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好人可做好事,坏人也会做好事,好人好的出点可能引起坏的结果,坏人坏的出点也可能有好的结果,论迹论心,好与坏的标准很难确定;2、冤冤相报何时了;3、每个人都是天之戮民,受道的制裁,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没有人能替天行道,替天行道者叫做代大匠斫,代大匠斫者,无有不伤其手者,后文有此解释;5、罪人作恶是结果,而众人都忽视其原因,因影响果,果又反过来影响因,因果会反复报应,后文再详细解释;6、死刑除去的是罪大恶极之人,而其如果可改过自新,仍然处于死刑则有违初衷,若其仍然任意妄为,自然终遭天戮,何必劳人亲自动手。&1t;/p>

        挥开来,不仅死刑,其实所有的刑法法律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但人们更应该知道,礼仪制度是应运而生的产物,《礼记·礼器》曰:“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意思是说,礼仪的制定,先要合乎时代背景,然后是顺乎人情,然后是区别对象的不同,然后是适宜情理,然后要与身份相称。条纹律令是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是在时机成熟后才能废止的。)&1t;/p>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1t;/p>

        (翻译:道化生万物,德畜养万物,物体赋予万物形态,形势促成万物。因此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的尊崇,德的珍贵,在于没有命令而顺其自然。所以道化生万物,德畜养万物,使之生长育,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化生养育,化生而不占有,成就而不自恃,尊长而不主宰,这就是“玄德”。)&1t;/p>

        (备注:1、上段讲万物从事于道德而同于道德,可知天下情状,该段承接上文得出万物无不尊道而贵德的结论。&1t;/p>

        2、求以得,有罪以得免邪,故道为天下贵;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玄德即最大的德,故而道贵而德尊。道与德即为全文描述之对象。)&1t;/p>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1t;/p>

        (翻译:道可以叙说,不是永恒的道。其名可以命名,不是永恒的名。无,叫做天地的开始。有,叫做万物的根本。所以从常无中,将以观察天地的微妙。从常有中,将以观察万物的边际。这两者一同出现而名称不同,都称之为“玄”。玄秒而又玄妙,是众妙的法门。)&1t;/p>

        (备注:1、阐明道之尊德之贵,自该段则正式开始了对于道的阐述。&1t;/p>

        2、前面讲,道是勉强的称呼,自然讲解也是勉强的讲解,该段则给出了原因,即可以叙说的道并不是永恒的道,可以命名的名不是永恒的名,所以老子说强字之曰,强为之名。那为何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原本的道呢?因为万物本自混沌,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本就无法用语言叙说,故而只能称之为勉强描述。&1t;/p>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与“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句历来有所争议,比如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与“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版本,孰是孰非,一来是文意是否同一连续,二来查下文是否合“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之意。&1t;/p>

        “无”即“虚无”,“有”即“物质”。虚无是天地的开始,天地为二,混沌为一,即有与无混沌在一起,则化分之时,虚无成为天地的开始,物质成为万物的开始。《老子》开篇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与此处文意相合,前后呼应。此两者指“有”与“无”,皆来自于“无”,文意同一连续。再来看其他版本,此两者是指“无名”与“有名”,或是“无欲”与“有欲”吗?又如何解释“同出而异名”,又如何可称作“玄”呢?&1t;/p>

        4、“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叫做天地的开始,有叫做万物的根本,下文曰既得其母知其子,故前句“其”指天地,后句“其”指万物。该句告诉人们如何去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建议所有的专家学者弄明白它的意思再去搞研究。观察物质可以观察万物的边际,宇宙的界限,观察能量可以观察天地的奥妙,宇宙的奥妙。好在科学家的眼界已经开阔,除物质外,也开始研究暗物质、能量(例如宇宙射线、微波背景辐射等)带给宇宙的影响。那什么叫做观察能量可以观察天地的奥妙呢?比如《大惑论》曰:&1t;/p>

        黄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1t;/p>

        黄帝曰:人之善饥而不嗜食者,何气使然?岐伯曰: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胃气逆上,则胃脘寒,故不嗜食也。&1t;/p>

        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1t;/p>

        黄帝曰:病目而不得视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蹻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1t;/p>

        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1t;/p>

        黄帝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1t;/p>

        人为天地和气而生,故可知人善忘、善饥不食、病不得卧、病目不得视与多卧等原因与天地的关系。&1t;/p>

        5、何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此之谓也。《周易》通篇讲阴阳之道,易在天地之间,故为众妙之门。&1t;/p>

        6、“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就是宇宙的开端。混沌初开,即所谓的宇宙大爆炸后,产生了物质与能量,宇宙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事物开始有了对立又可相互转化的属性,阴阳不断转化,于是事物产生了变化,有初生有死亡,有形成有毁灭,于是时间就产生了。宇宙有了开端,自然也有灭亡,就正如人类有开端也有灭亡,那么中间的过程又是怎样呢,且让我们另起一篇。)&1t;/p>

        &1t;/p>

        &1t;/p>


  (https://www.23xsww.net/book/50/50155/19257877.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