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迎接紫薇圣人 > 11

1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1t;/p>

        (翻译:谷神长存,叫做玄秒的母体。玄妙母体的门户,是天地的根源。连绵不绝好像存在,运用而无倦怠。)&1t;/p>

        1、“谷”有空、无、虚、静之意,与下文“为天下谷,常德乃足”之“谷”意同,所以“谷神”就是至空、至虚、至无、至静,“牝”本有柔雌之意,故而“玄牝”即最柔的雌,最低下的谦卑。“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有至无是为天地根源之意,亦有无为而化生之意。本段与“三十幅共一毂”之段实为一体,强行分开是为便于解释。&1t;/p>

        2、“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有无为而无不为之意,无为即至大之为。那么无为到底能做什么呢?如前文,能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恒久的道,那么无为的功用一旦说出来也就显得小了,虽然如此,还是勉强为之形容,《天瑞》曰:“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声之所声者闻矣,而声声者未尝;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未尝呈:皆无为之职也。”&1t;/p>

        大意是:生化出的生命已经死了,而生化者却没有终止;具体形状的物体是实在的,而使物体具有形状的形化者却没有形状;声音是可以被听到的,而使声音能被听到的声化者却不曾声;色彩产生的颜色被彰显了,而使色彩具有颜色的色化者却未曾彰显;滋味的味道可以被尝到,而使味道具有滋味的味化者却不曾具有滋味,这都是无为的功用。)&1t;/p>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1t;/p>

        (翻译:知道雄,持守雌,作为天下溪涧。作为天下溪涧,永恒之德不会背离,又回归到婴儿。知道白,持守乌黑,作为天下谷。作为天下谷,永恒之德才能充足,又回归于质朴。质朴分散就成为器具,圣人使用它就成为百官之长,所以大制度不可割裂。)&1t;/p>

        (备注:1、上段讲“二”(有与无)的功用,又讲“一”(谷神)的功用,该段则阐明了如何取舍,与“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其意同。&1t;/p>

        2、“知其雄,守其雌”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之段前后为互文,“谿”与“谷”也有相近之意,即“知其雄,守其雌,亦为天下谷”,而“知其白,守其辱,亦为天下谷”。而“为天下谿,常德不离”“为天下谷,常德乃足”亦是“谷神不死、是为玄牝”之小化也。&1t;/p>

        3、婴儿相对于成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朴素,不加任何纹饰,说以说婴儿是道之初生,而合同于道则是追本溯源的过程。&1t;/p>

        4、“朴散则为器”。意为将朴素散于天下这种事情会成为一种器具,而并非朴素分散会成为各种器具,比如仁义、正直、勇敢等,联系全文可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无为无不为,使天下回归淳朴,故能成为百官之长。所以最合理的解释是:朴素是一种器具,圣人将之散于天下,可成百官之长。&1t;/p>

        5、“大制不割”。意思是大的制度不可割裂,所以朴素可以散于全天下,而仁义、正直不可散于全天下。你道为何?苍天之下,大地之上,万物之间,有阴则必有阳,仁义正直自朴素而出,则诡谲奸诈亦从朴素而出,仁义正直散于天下,则诡谲奸诈亦随之散于天下。几千年来,君主以仁义治国者大有人在,然无一人可长保天下太平而王朝不覆灭者,此即根源所在。&1t;/p>

        虽然说,不同的国家与民族有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处事习俗,需要不同的制度去管理,然而若能使全人类打破肤色、性别、地域、宗教等所有不同而达到如《推bei图》五十九象所言“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至臻大化”的大同世界的制度也有,而且只有一个,就是“朴素”,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以解决世界上一切难题的“大制”。如果说世界果真有永恒不变的真理的话,那有且只有一个,就是“朴素”。《天地》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此即所谓大制,非但治人,又可统帅万物,使鬼神敬服,这才是真正的掌管世界,人类真正要成为的样子。)&1t;/p>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1t;/p>

        (翻译:天下都知道美为何是美,就丑陋了。都知道善为何是善,就不善了。有与无互相生成,难与易互相成就,长与短互相比较,高与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谐和,前与后互相跟随,是永恒的。因此圣人以无为处事,以不言施教。万物兴起而不为其始,化生而不占有,作为而不自恃,成就而不居功。正由于不居功业,才不会失去功业。)&1t;/p>

        (备注:1、上段讲大制不割,而该段前半部分正是对于大制不割的解释。&1t;/p>

        2、《天瑞》曰:“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故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世随死。往来相接,间不可省,畴觉之哉?”告诉人们,万物皆从一中出,物盛于此,必亏于彼,所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即是丑,皆知善之为善即是不善。所以一个人在某方面如果特别突出,那么他其他方面就会受到削弱,《天地》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好比每个人原本都是一块同等大小圆形的橡皮泥,你的所有才能都混沌在里面,而当你开始理智的成长,某项或某些才能开始突出时,就好比橡皮泥突出一根刺,刺越大,橡皮泥的整体就越小,所以有些人是数学天才但自理能力差的一塌糊涂,所以有些人体型庞大但精神软弱。如果人人都有大德而不自显其能,那么天底下也就没有美丑善恶,正如《周易·乾卦》用九:“见群龙无,吉。”这是人类社会最终要到达的终极模样。&1t;/p>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阴阳相生又对立转换,这是世界的规律。所以正义永远不会被消灭,邪恶同样不会。阴阳相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既有太平盛世也有战乱凶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善恶,如果想彻底消灭邪恶与一切阴暗,那就要连同正义和光明一同消灭。这或许就是所以的灭世吧!你一定不希望看到。故而“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1t;/p>

        世上之人皆有所作为,只要有所作为,便要在阴阳的对立中轮回,而好事又可变为坏事,坏事又可变为好事,谁能把握其中的度(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孰知其极?其无正也)呢?&1t;/p>

        4、“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此即无为之大为,此实为明王之大治,《应帝王》曰: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1t;/p>

        老聃曰:“是於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嫠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1t;/p>

        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1t;/p>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1t;/p>

        《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世俗之人皆以为此方能成为“明王”,事实上明王之治天下大治,而该段所描述明王之作为显然有违人的天性,而且该要求人即使再贤明勤勉也难以做到,所以所谓的“大同世界”只是理想中的世界。故而下文又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1t;/p>

        我们一直在讲无为和有为,但是到底何为“无为”,何为“有为”呢?《庚桑楚》曰:“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知者,接也;知者,谟也。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名相反而实相顺也。”意思是:道,是德的钦敬。生命,是德的光华。性情,是天生的本质。天性有所动叫做作为,作为受伪请驱使叫做失。智慧,是与外物相接而来。智慧,就是谋划。智者也有有所不知,就像斜着眼睛观察。有所举动却出自不得已叫做德,作为而非为己叫做治,名声与物相反,而天性与物相顺。可知,有为是指做事受内心驱使,自然天性有所波动;无为也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行为处事符合自然天性,内心无所波动。人好比一片有思想而顺水漂流的树叶,随波漂流自由自在叫做无为,而欲逆流而上或加而下则称为有为。)&1t;/p>


  (https://www.23xsww.net/book/50/50155/19327240.html)


1秒记住爱尚小说网:www.23xsw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23xsww.net